Hello ! Middle Age

哈囉!中年

 

 

那是最好的年歲,也是最壞的年歲;

是虔信的年歲,也是懷疑的年歲。

那是光明的時節,也是 黑暗的時節;

是最有希望的春天,也是最絕望的冬天......

 

那個年歲,就叫做----中年。

 

中年是銜接熱力四射的青年時期與

斜陽餘暉的晚年時期的一條橋,

在這個人生的午后時分,

有人悠閒的啜飲下午茶,

有人惶惶的跑三點半;

外顯的表情或許各異,

內在的心緒卻存在一種普同的矛盾,

想變,卻又怕變。

 

細細讀來,書中遵循著一種基調,

告訴我們:人不叛逆枉中年。

年輕時,隨著體態的日漸成熟,

我們或者標新立異,或者離經叛道,

急著否定既有的一切中尋求認同----

我們都是詹姆斯•狄恩。

人屆中年,我們面對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心智成長,

許多的選擇因此在人生的天平上重新秤過,

在這一段人生的 Prime Time ,後悔還來的及,

現在開始描繪〈或重繪〉生命藍圖,

我們會在人生球賽的下半場打出漂亮的好球。

 

想要在《哈囉!中年》中尋找「如何在中年功成名就」

法則的人勢必會大失所望,

因為作者企求的,是讓中年成為理想與理想與勇氣的實驗之地,

讓我們在改變與應變之間自我成長,

也幫助他人成長。

「因為更珍愛自己,也因此更體諒他人。」

 

 

中年的四個大夢

 

人到中年,仍然有夢是一種福氣。

不管是大夢小夢,

 

只要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夢想的空間,

都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以研究心理學者容格 ( Carl Gustav Jung ) 著稱的

心理學教授彼德•奧康諾 ( Peter O'Connor )

就用容格最著名的集體潛意識做了一份大型調查報告,

歸納出中年人的共同特質。

報告結果如下:

 

大夢一:做照顧者

 

心理學教授彼德•奧康諾 ( Peter O'Connor )的調查報告顯示,

做照顧者是中年人第一個共同夢想。

不管是養小孩、寵物還是植物,

中年朋友在照顧者的新角色中找到一種新歸屬感:

因著我們的愛和關注,他、牠和它會長大,

在淡出名利的中年人生,成長就是希望。

 

大夢二:做農夫

 

奧康諾 教授提出的第二個中年大夢是做個農夫。

幾十年來在工商社會中求生存,

對充斥工具性人際關係的叢林社會早已厭倦,

回歸大自然,重溫沒有功利、天人合一的關係,

成為心中時時的吶喊。

 

大夢三:做助人者

 

活了四、五十年,多少累積了一些自信吧,

有 自 信 就 是 有 安 全 感,

看事情也不會再那麼自我中心,

從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去體認,

也可以開展生命其他豐富的層面,

利他和大我的特性,這時正是一種成熟的表徵。

而一種不以功利為基礎的被需要和可提供的助人特質,

就會適時展現。

 

急著做一個「給」的人,

而不再沉溺於「受」的角色!

 

大夢四:做作家

 

中年開始迷上寫作不是為別的,

而是它提供一種找尋自我的最佳路徑,

常常寫著寫著,就生出一些陌生的想法。

憑著寫作,我得以深入自我的多意識世界,

常在指間和不同的自己相撞,

進而結為好友。

 

對我,

打開自我的內在世界是寫作的最大動力。

 

沒有功利導向和理性現實,

創意提供中年人進入禁錮已久的感性世界,

有了電腦、畫筆和樂器的創意介面,

中年人久久各行其是的內在

和外在世界也因此得以聯結。

 

 

人生路怎麼走?

 

討生活 VS. 過日子

 

Get a Life !

是的,中年是 get a life 的時候,

而不再像剛出校門的畢業生,

汲汲營營的只想要 get a job

 

過日子才是重頭戲

 

年輕時是求生期,歷練了二、三十年,

到中年求生已不是難事,

而是重新評估:

為了討生活而付出的生命力是不是划得來?

如果有所懷疑,

那就是要調整生活和工作主副關係的時候了。

 

二、三十歲時全力以赴的工作,

是為了在社會上找定位;

四、五十歲時社會定位已經尋獲,

該是找回自己的時候了,

過日子才是這個人生階段的重頭戲

 

中年的重心從工作轉向生活,

原動力即在需求自外轉內,

隨之而變的是價值觀。

 

中年語錄

 

中年不是過渡期,

不要隨便過過;

中年是人生的重要階段,

需要細細品嚐。

 

 

戀情是一面鏡子,

反映出每個人和自己的關係;

喜歡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欣賞別人,

而不是找一個人來彌補自己所沒有的。

 

 

 

中年語錄

 

不再寄望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

因為除非自己先有快樂的溫室,

否則快樂無處著床。

 

 

換張估價單

 

生活成本 VS.生命成本

 

幻滅和沮喪是沉重的生活成本,

信任更是。

從小父母和老師耳提面命「誠實是美德」

但是活了半輩子才越來越看清這是行不通的,

好像上了父母師長的當,

好氣,

但是又沒辦法找他們算帳。

而且面對下一代質疑時,

我們還是得堅持這個信念沒錯,

這麼多違心之論,

怎能覺得不累!

 

不誠實的人當然不能讓人信任,

問題是活了半輩子竟然還是不知誰可信任,

不該信任那些人?

那些人是真的朋友?

 

那些人會為了7000元出賣朋友?

那些人會為了自己了利益,假仁義道德之名,

不惜捏造事實,危言聳聽?

 

氣的不是別的,

為什麼原來以為是真正的友誼,

竟然這麼經不起考驗?

人性這麼低賤嗎?

真的是貧賤者,百事哀嗎?

為了7000元,

一切自尊、人格、誠實,

皆可拋嗎?

 

從此,我不再輕易信任別人,

懷疑自己的判斷,

這種心情積多了、壓久了,

心會哽咽。

 

人言無信最傷心

不再信任別人和自己,

比心臟病更傷「心」。

 

追求生活品質是無止盡的,

但是生命品質再不開始細究就損失更大。

中年的我體會到此時不再是花時間在賺錢,

而是用生命在謀生,

但若是連生命的品質都無法顧及,

生活再好又如何呢?

 

不信任像硝酸,會侵蝕人心。

當人言為信的原則行不通,

當每件事都要像測噪音分貝般「分分」計較時,

生活成為一種折磨,

一種不可承受的重。

中年敏銳善感的心容易累,

拒絕低劣生命品質的吶喊聲也越來越響。

 

中年時會重新估價,

估算這種為了生活品質而犧牲生命品質的投資,

是不是真的划算。

 

不一定人人都有拒絕的本錢,

因為房屋貸款要付,孩子的學費要繳,

但是至少在人生估價單上,

成本和淨利的算法有了另一層思考層面。

 

中年語錄

 

年輕時知道自己要什麼是一種福氣;

中年後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是一種幸福。

 

還有續篇

 

Last updated 88.10.3

Thanks , Lord !

I'll get a life ! Get myself back !

Esther goes to kindergarten now , I'll be me again !